痞酷網_PIGOO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 [系統偵測到廣告阻擋軟體] !!!

如果您覺得痞酷網對您有些許幫助,或者您認同痞酷網的理想,

那麼希望您將痞酷網設定為白名單.

並請在上論壇的時候,動動您的手指,用行動支持我們.

謝謝!
查看: 6459|回復: 0

國中少女之死--反社會人格犯罪者的預防困境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5-16 08:54: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十四歲的某國中少女,去年十一月負氣離家,應同校鄧姓女同學之邀,與未曾謀面的網友,十九歲的徐姓與許姓少年見面,未料徐男先以鐵條將她敲昏性侵得逞,再凶殘割喉棄屍。而同行的鄧姓少女因害怕,一直未敢聲張,,而鄧姓少女在隱忍多月後,終向警局告發,而找到屍體,並逮捕兩嫌,而讓一般民眾難以接受者,恐是兩位行兇者在案發前,遭警察臨檢,心生畏懼下逃逸,並遭警察開槍攔阻,許姓少年遭擊傷後,竟在議員陪同下要求警局國家賠償,而更讓人難以理解與接受者,恐是徐姓兇嫌在遭逮捕後,不僅毫無悔意,更以冷笑與大不了賠錢了事的輕蔑態度回應輿論,到底這樣的人格特質如何造成?可否預防?


徐姓兇嫌對於人命的冷漠態度,正是反社會人格的一種表徵,此種人格特質即在於無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行為衝動且憑直覺,沒有任何愛與被愛的感覺,更無道德感,因此,此種人格又被稱為病態人格。而由這些人格特質,反映出其易犯罪性,同時也經常是具有連續犯罪的傾向,也因其無道德感,所以在未被逮捕前,會投書媒體以挑釁與調侃警察的辦案能力,即使被逮捕後,也不可能產生任何悔悟之意,對於刑事司法對待,僅會嗤之以鼻,甚而認為,憑自己的能力必然能逃脫司法制裁。這種對於人命的輕視與無罪惡感的態度,讓人厭惡,也讓人感到可怕。


關於反社會人格的形成,目前仍是眾說紛紜,有認為是腦神經出現病變或受損所致,有認為是XYY染色體作祟,有認為是童年受虐所造成,有更大的可能性是來自於生理特質與後天環境的相互影響所造成,而不管是基於哪一種說法,都認為反社會人格與暴力犯罪的高度相關,雖然其在犯罪案件所佔比例甚低,但卻也因其潛伏於社會,而像是一顆定時炸彈般,隨時會爆發,不僅難於預防,更因其人格特質,被發現後也難於矯治,在強調廢除死刑的趨勢下,恐只能以終身刑對待,而造成全民的負擔。


十九世紀末,橫行於倫敦的開膛手傑克,於殺完五名(有認為是六名)妓女後,即突然的於歷史上消失,如果比起之後所出現的連續殺人犯所殺害的人數,其並不能算多,但其所造成的震撼卻是深遠的,除了有關科學鑑定因此案而加強,倫敦蘇格蘭警場也在不久之後,成立世界第一個法醫研究所外,同時從精神與心理學來研究行為人的犯罪原因也開始受到重視。


更重要的是,當時的英國政府,開始注意開膛手所肆虐的白教堂區(Whitechapel),加強警力的巡邏並掃蕩當地的幫派,甚而想辦法改善這個區域人民的生活。雖然開膛手的心理狀態可能是迷亂、反社會、毫無道德的,但其選擇的下手對象、手段、地區,卻可能是經過審慎思考的,選擇倫白教堂區下手,絕對與此區域的失序現象有絕對關連,如此看來,解析連續殺人犯的心理,似乎不可簡單的以反社會人格來作解釋,否則將忽略更大可能的社會環境因素。


同樣的,來到了二00九年的台灣,接連出現的殘忍殺人事件,雖然行為人的心理是反社會的、非理性的,但其下手的時機、對象、地點,卻不一定是非理性,而可能是經過選擇且策劃的,而現代社會已遠比十九世紀的倫敦來的多元且複雜,如網路世界的發達,犯罪對象的選擇自然隨機與多元性,社會疏離與警力不足下,現代都市的白教堂區,早已無處不在,也正提供給潛在犯罪者無處不在的機會。


反社會人格者雖是一顆未爆彈,但刑事政策的決定者必須深刻體認,社會環境對於潛在犯罪者選擇犯罪的機會、時間、地點,遠比其病態人格的影響來得重要。所以最佳的刑事對策,不在於嚴厲的處罰罪犯,而在積極的社會環境改造,畢竟最佳的社會政策即是最好的刑事政策。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閉

站長小叮嚀上一條 /1 下一條

禁閉室|手機版|連繫我們|痞酷網電子技術論壇

GMT+8, 2025-1-24 03:55 AM , Processed in 0.10408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