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2014-2-19 02:11:11
|
顯示全部樓層
不太認同您的想法...
台灣無法進步,薪資倒退的原因不是因為老闆自私只想要自己賺錢,
而是台灣人作生意總是自己人和自己人先殺個你死我活,遍體嶙傷之後,
存活者再拖著疲累的身軀和已無殘餘戰力的團隊去和國外戰力完整的敵人打仗...
所以不管怎麼打都是打敗仗居多...
2002年金融風暴的時候我曾經和朋友聊天說到台灣的面板廠太多了,
撐不到10年,之後必定是韓國的天下...
朋友嗤之以鼻...認為台灣面板五虎"團結"起來一定可以打垮韓國...
但是我覺得大多數台灣人都想的很天真...
"中國人是一盤散沙"這句話其來有自...要中國人團結,這是多困難的一件事啊!
翻開歷史課本看看吧,中國的歷朝歷代哪時團結過?
台灣就這麼一丁點大,當時的面板廠卻有5間以上,
市場規模到底有多大?可以容納5間面板廠生存?
韓國是台灣的幾倍大?面板廠就2家而已...
當台灣拼命扶植中小企業的時候,韓國卻已經在做整合的動作了...
我想很多人應該不知道韓國政府是如何整合中小企業的...
韓國仿傚日本的企業體模式,但改良的更好更有效率,以台灣的現況很難和韓國相比.
日本傳統三大企業財團-三井財團,三菱財團,住友財團
再加上二戰後興起的三財團-富士財團,三和財團,第一勸銀財團
日本六大財團,每個財團都富可敵國...旗下很多附屬公司及附屬品牌都是大家所耳熟能詳的大企業,
舉例來說...世界的TOYOTA,這裡應該有不少人家中就有TOYOTA的車吧?
但是我如果告訴各位說,TOYOTA並不是完全獨立營運的公司,
而是附屬於日本三井財團的旗下公司,大家相信嗎?
別懷疑,這是真的,排名世界前三大的豐田汽車的的確確是附屬於日本三井財團旗下的公司,
不相信的可以自己谷歌去查查看...
日本財團的演變,是由財閥轉變過來的,
原本都是獨立營運的財閥,卻因為相互合作,轉變成交叉持股及相互人力派遣,進而結合成財團.
各附屬公司獨立運作,但是又交互合作,形成點-線-面的完整張力...
需要時財團內各公司再相互支援,如同螞蟻分工...
韓國仿傚日本的企業財團化,但是更加強了中央主控權力,
要搞懂韓國企業,必須先了解韓國"四大財閥":三星.現代,SK,樂金
以韓國三星為例,目前擁有62家子公司,經營範圍除了大家熟悉的電子,通信與面板,
更涉及建築營造,重工業,金融,貿易,保險等多個領域...
三星高層掌控全集團的運作,而非如同日本財團各公司獨立營運,
三星的企業體系進化到如同人體結構,統一由大腦發號施令指揮動作,
改良了日本財團常出現的"目標一致,但是不同步也不同調"的狀況...
商場上競爭,大者恆大,台灣老是要靠中小企業自己去拼命,
每次出去打仗都像是一班步兵遇上機械化裝甲師...
仗打完了如果還有生還者,就會被稱作是"台灣奇蹟",捧成神話般的英雄...
廢話打太多了....請多多包含.... |
|